欢迎光临实修世界!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最新发表

不同修行阶段参照系和主体的浅析

2022-02-02 有缘行者 阅读:4127 评论:0 Loading加入收藏
    
不同修行阶段参照系和主体的浅析
 
    
    前几天小组里讨论主体、参照系等概念,我觉得如果从普通人起步,以“从够得着的地方入手”为原则,梳理从普通人开始的不同修行阶段修行者的主体、参照系,可能会对理解这些概念有帮助。
    
    首先复习一下老师所讲的主体和参照系的概念,主体泛指以自性为根,不同层面的所有我/自我的存在形式的总称,是与客体概念相对应的一个名词。而在修行中,所有的参照系都是自己,而自己的参照系就是自己的“心”。
    
    1. 当你还是一个没有开始修行的普通人时,你一般会把肉体当作是自己,在这个阶段,你一般会把以肉体为主的自己作为主体,包括所有其他人在内的外部世界作为客体,此时参照系的原点就是比较笼统的你。这就是我们多数人的起点。
    
    2.当你开始修行了,或者你本来在精神层面就有追求,你慢慢会对自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你会逐渐的认识到肉体不是真正的自己,因为从小到大,从出生、成长、衰老到最后死亡,肉体是在不断变化的,但你知道自己还是自己,没有变化。这时精神层面的“我”逐渐凸显出来了,与肉体层面的“我”逐渐有了切割。当然,也可能你本来精神力量就比较强大,对精神层面的东西比较关注,你会看到有为了精神层面的东西而放弃肉体情况的出现,比如会有一些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甘愿自我牺牲、舍身取义的人。
   这时,这个精神层面的自己是现在的主体,参照系的原点也变成了精神层面的你,此时肉体离坐标原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距离,其他的外部世界更在外面一些了。这时你对能体也可能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它是一种与肉体关联的能量,做外圆功等练习时能真切的感受到它。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步,当然,对一部分人来说,这可能才是他们的起点。
    
    3.继续往下修行,你会对精神层面的自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对一些司空见惯寻常事物的观察过程中,你可能会对有一些事情感到很奇怪,比如为什么同样是结婚穿衣服,西方国家结婚的时候正规会穿白色的婚纱,而传统中国人结婚时喜欢穿红色的衣服,一般会尽量避免穿白色衣服?能有一个相对独立客观的标准,来判断结婚时穿什么衣服好吗?研究来讨论去,你会发现可能不存在这样的标准。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这里面有什么本质的原因呢?
    如果你一直在修行的路上不断努力的话,你会逐渐认识到,这时的所谓精神层面的“我”实际上是我们这一生(注意:只是这一生)从小到大在这个世界上所学习到的所有的东西的总和,你看到的,你听到的,你闻到的,你摸到的,你读到的,你被要求去做的,你被引导或强制去遵守的,你认为是好的,你认为是不好的,等等,所有的这一切构成了一整套的显现的或潜在的行为准则,指导着你避开风险,过更好的或你以为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意识。意识有表层意识和潜意识之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作用方式不同而已。
    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并能真正且持续地按照这样一个认识去工作生活,你的人生就应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你仍然无法脱离意识,但你已经越来越能认识到意识的局限性,越来越能突破各种束缚,感觉更加自由了,这时候的你应该更加率性本真,不做作,能更多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这时的状态,有时我们说“宁为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当然,这里的“真小人”也许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也挺好,就是像小孩子一样,更加本真。
    这种时候我们说,这个修行人破了第六识,他已经知道意识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还在意识后面,我们把这个意识后面的当时认为的“真正的我”叫第七识。此时主体的最高层面是这个刚认识到的第七识,意识也是主体的组成部分,但总体上参照系已经与上一个阶段不同了,参照系的原点是第七识,意识、肉体及外部世界都已经是坐标系上原点外面的坐标点了。
    当然,这时的我们对第七识的认识还是比较初步的,你会发现自己很难稳定持续的保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所谓知易行难,经常会有“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的情况。
    
    4.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你还能继续精进修行的话,你会逐渐真正有能力接触到这样一个问题,“我”出生之前在哪里,死了以后去哪里呢?我平时应该怎么做才会更好呢?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种常见的错误,即所谓的“断见”和“常见”。
   所谓“断见”,即认为人死如灯灭,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真这样,也就没啥好说的了,这一辈子能怎么过得好就怎么过吧!真做了坏事,也就破罐破摔吧,反正人一死,就一了百了。但深入探究的话,会感觉人生的很多问题很难解释了,为什么人一出生就有很多不同,不管是所处的国家、民族、阶层,还是身体、智力,乃至同一个家庭,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为什么有些人做了不少坏事,日子过得还挺好;有些人做了不少好事,日子过得还挺艰难?佛告诉我们,“断见”是不对的,我们不止有这一生,我们实际是在六界轮回过程中,以前有无数生,未来也会有无数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个作为轮回主体的东西。
   这时候,另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就出现了,即所谓的“常见”,类似不少地方、宗教常说的“灵魂”的概念,也就是认为我是中国的男士张三,这个身份的灵魂会一直存在下去,哪怕是有下一辈子。深入探究的话,也会发现有问题,真是这样的话,这个人开始新的一生时,他/她到底是什么身份呢?佛告诉我们,这种观念也是不对的,你在这一生学到的意识层面的东西,倒是类似“断见”一样,去世的时候就没了,所以所谓的“中国的男士张三”这类的信息不属于轮回主体包含的内容。你轮回到下一生时,开始时意识层面是空白的,在出生以后又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从头开始学习并逐渐形成了新的意识。
   有人可能会提异议了,我在这一生做过的事、学过的东西在死亡的时候都会被“格式化”吗?那我学习,包括学佛在内,还有什么意义?老师在《如何安心如何空》中说轮回主体是灵体,是本心和能体的复合体。刚修行到这个层面的人还没有体会到本心,对这个概念会感觉有点不好把握。我体会,轮回主体通俗点儿理解可以看作是一个能量团。能量团里一部分是来自所谓“最初的你”,即本心,其他的部分来自于无数生的累积,如别人冒犯了你,你很生气,这种生气的具体原因不一定保留下来,但这种情绪力量会保留下来,成为能量团中的一小部分。
   实际上,你以前所有生做过的所有事,都会对后来生有影响,因为它们都会或多或少地成为这个能量团中的一部分。从意识的角度看,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不正不反的,这就是所谓的“业”。有一句著名的偈子说,“欲知前世事,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事,今生做者是”。到了这个层面,知道这个道理以后,你可能就对为什么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更明白了,不管怎么来说,在我能跳出轮回之前,先尽量做好事,积累积极的力量,即所谓福德资粮,一定是好的,这是获得跳出轮回能力的重要基础。
   此时,再讨论参照系和主体的概念,我们会知道,这个轮回的主体是更深层面的“我”,是更深层次的第七识,是此时主体的最高层面,当然,意识层面的我也是主体的组成部分,参照系的原点是轮回的主体,其他类似上一阶段。
   
    5.如果你还有机缘继续精进修行,你会想弄清楚轮回主体中的那个“最初的你”——本心是怎么回事。要弄清楚这个事,就要用到“观和返观”和“觉起觉灭”的修行操作了。我们可以先在上一阶段修行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我们知道看到的都不是自己,能看的“那个”是主体;听到的都不是自己,能听的“那个”是主体;同理,闻到的、尝到的、接触到的、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这些都是“观和返观”的过程。
   操作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些看、听、闻等操作的主体是一样的,那么如何认识这个主体呢?你可以试着把所有的操作都放下,不进行任何操作了,让这个主体“没”了,然后再“起来”进行一些操作——这就是“觉起觉灭”的操作。在不断进行“觉起觉灭”操作的过程中,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操作主体“没”了的时候,实际不是真“没”了,是类似一滴水融入到了一大片水体中一样,一有事,它就脱离那片水体起来了;没事,它就回去了。这时候,你的认识就更深了一层了,那片水体就是所谓的八识,这是我们所处世界的比较根上的地方了。
   这时候,你的参照系的原点就是这片水体——八识,轮回的主体、意识等其他又都是坐标系上的坐标点了。你的主体已经不是一直存在的了,有“没”的时候了,那时就是主客一体了。
 
    6.到了上一个阶段后,你实际上开始真正有条件讨论一下“了生死”、出“轮回”的问题了,那片水体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里老师用了缘影逐本的说法,用了电的比喻,需要你从一切现象中“跳”出来看问题,才能找到本质。我觉着是不是也可以用“降维”的思路来看问题。我们可以想像一个始终生活在二维世界的生物,它相当于生活在一张没有厚度的无限大的纸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只有长度、宽度,没有高度。如果一滴水从三维世界滴进这个二维世界,会发生什么呢?这个二维世界的生物会观察到它的世界增加了一片水体,这个水体不是它所在的世界自己产生的,但具体怎么来的,它无法想像出来,因为它始终生活在二维世界。这时,如果通过某些方式,告诉它,还存在一个三维世界,这个水体来自于这个三维世界,而且,实际上二维世界的一切,根本上都是从三维世界过去的,让它能够认识到一个三维世界的存在,我觉着这可以看作缘影逐本过程的一个说明。如果你能认识并真正体验到一个高维世界的存在,你就真正找到了世界的本原。这时你的参照系原点就是这个高维世界了,八识、七识、意识、肉体等等就变成一个个坐标点了。
 
    这时的你已经完成了认识自己的目标,但这应该是新一个阶段的起点,你还要继续努力,利用高维世界贯穿过来的能量,改变自己,并逐步改变世界的其他部分。

下载| 打印|
分享到

全部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