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实修世界!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十六特胜(1)——南怀瑾老师

十二月 8, 2010 转载 阅读:15,081 评论:0

十六特胜——南怀瑾老师   修行修禅定,想即生证果,先要转变“心法、色法”。刚才我大概讲了所谓小乘修“有”的方法,先把色法、色身转变。色法何以要转变?《楞严经》最后,佛有几句重要的话:“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生因识有”是说我们的生命,是由...[阅读全文]

“证入八识”易偏差处

四月 27, 2017 shixiu_admin 阅读:15,067 评论:0

(六)易偏差处 证入八识应有一个稳定的身心合一并整体进入第八识“心相”的状态(所谓的“本地风光”),行者至此,由于经验不足,操作上不甚清晰,容易走着走着身心分离,以致退入第七仍不觉,同时,肉体的转换也不得力。在实修操作中,是通过“全身心”投入的练习(持咒、吐气)来使行者逐渐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再展开...[阅读全文]

“破第六识”证量

四月 27, 2017 shixiu_admin 阅读:15,038 评论:0

(五)证量 从体验的层面上来说,超越意识后最直接的感受是在大脑中束缚自我的“能障”被冲破了,自我身心与外在环境达到了完全相融的境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变得亲切、鲜活了,知道了如何用“心”去与自然万物沟通交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渐渐开始有了全新的认识,行者的生活与之前相比将有一个升华,开始有享受人生的条件了,心地的净土世界也开...[阅读全文]

永明延寿大师检验是否开悟见性的十个标准

一月 15, 2024 和光同尘 阅读:15,027 评论:1

永明延寿大师,是禅、净两宗的著名祖师,著有《四料简》和主编有《宗镜录》。《宗镜录》共有100卷,其编辑定位非常高: “设不能遍参法界,广究群经,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 所以《宗镜录》可以理解为是供修行者“开悟见性”的“小百科全...[阅读全文]

“证达自性”易偏差处

四月 27, 2017 shixiu_admin 阅读:15,012 评论:0

(六)易偏差处 证达自性其实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包括见性、体证空性、遍证空性、透显空性等系列的过程。从见到自性,到身心的体证自性,到在万事万物中遍证平等的自性,再到最后将自性透显出来,自身成为佛菩萨在这个世间的一个无染的管道,以致身心在这个渐次的过程中“退藏于密”……修行其实是个渐次增上、法报化三身逐步成就的系统工程。 ...[阅读全文]

第 14/956 页 共 4776 条记录 首页 前一页 13 14 15 16 17 后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