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就是南老师推荐过的书吧,在网上找到的,我需要学习一下。 因是子静坐法正篇 蒋维乔 序 静坐法,即古之所谓内功也。古者养生之术,本有外功内功二者。医术之药饵针砭,治于已病;养生之外功内功,治于未病者也。自后世失其传,习外功者多椎鲁而无学;而内功又专为方士所用,附会阴阳五行坎离铅汞诸说,其术遂涉于神秘...[阅读全文]
一年又半的静坐经验 卢怀道 ㈠ 缘起 余于一九五三年暑期中患了高血压,当时的血压是180/120。然不严重,除早晨起床后头中略有不舒服外,尚无其他苦痛。所以我也漠不关心,未予重视。秋后开学,用脑较多,病就加剧了。除血压升到200/130外,头脑经常感到不舒服。且时时失眠,有时通宵不寐,初服中药,未久又改服西药,同时兼用金针治疗,...[阅读全文]
经验篇 幼年时代 余自幼多病,消瘦骨立,父母虑其不育。年十二,即犯手淫,久之,梦遗、头晕、腰酸、目眩、耳鸣、夜间盗汗、百病环生。幼时愚昧,初不知致病之由。年十三、四时,略知其故;然不甚明了,屡戒屡犯,又不敢以告人,惟日在病中而已。家居城之西隅,距城东不过二、三里,偶因节日,偕兄弟游于城东,中途辄足软不能行,归则一夜必盗汗六...[阅读全文]
[泰国]佛使尊者著 哲智明陀比丘 译汉 「出入息观」(又称安那般那念)的修持,全程完全在呼吸上修行,不用作任何变更及移动,从始至终运行呼吸一直达到涅槃境界为止,是最方便不过的一种修法,不必依靠外物,如遍处轮与尸体之类,再者其法温柔,不激烈,不紧张,不可怕,不如「不净观」一般的难为。所...[阅读全文]
第二段:受观念处 现在继续修持第二段,称为「受观念处」,这一段也分四阶,完全与「受」(感觉)搞在一起。 「受」从何而来﹖这里的「受」便是指禅定里的喜、乐感受而言,大家谅必记得,当我们修习「身行定止」的气功而达到初禅地时,发生寻、伺、喜、乐、一境性,五种感受,便是以其中喜、乐两种感受作本段修持的基础,到了这第...[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