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思维、行为之中,因为这种情况太习以为常以至于以为是“天经地义”,再加上外境的纷纷扰扰,当事人反而不易去观察自己思维、行为“本身”究竟是如何了。因此平常呈现出来的思维、行为,实际多是一种“背景”机械、惯性的反应,而这种思维、行为的“惯性”反过来又加深了“背景”,如此...[阅读全文]
藕益大师说过,身边的每一个人和事都是佛菩萨为度我们而显的像。 当我用这样一种视角来看身边的人和事时,一切好像变得清晰了,也不会太在意别人怎么样,因为别人是佛菩萨,在度我们。我们学佛的人经常会对身边不学佛的人觉得很着急,我们经常会着急地觉得他/她怎么还不开始学佛,再等就来不及了,人生无常啊等等。对同修,也会觉得他/她的见解为什么不如自...[阅读全文]
人生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曚昧。(这用能障或业力来解释更贴切)。有时一个小小的遮蔽可能终其一生或多生累世也不见得转得出来。 到了这个年龄段,好些朋友共同感觉到家里的老年人是个问题。还不仅仅是身体, 精神上压力尤大。也是此时代人的共业呵。 节前的一段常跑医院。一切来到身边手边的事顺理成章的做就是了。也不是举重若轻,而是事情本身已经没什么质地...[阅读全文]
小弟今天前来报道,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随意吧: 前天有位师兄谈起自己持《心经》的时候能与杨师相应、并因此而产生定感,小弟看过有些惭愧,小弟曾两次拜访杨师,此后也常常想念杨师。且因拜在杨师门下之前、曾着过魔,见杨师的时候头脑不清,对于老师的教诲当时无法领悟,得靠过后独自慢慢回味老师讲过的话。但对杨师的音声形...[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