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最后一次见老师,老师给我留下了一个问题,“他们是他们,现在的呈现是他们的样子,你整天跟着这个学跟着那个学,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你最想干什么?”
当时的状态是为了做功夫而做功夫,不定期的轮流跟着几位证量较高的师兄学习,几位师兄各有各的修行成果及方便,那时候以为,他们呈现的就是我在寻找的“我”,基于我当时的状态,老师给我留下了开篇的那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像矛一样,扎在我心里很深的地方,时不时的就会想起来。
期间又有几次与老师的书信交流,都没有实质性的推进,都在相同的问题点左右徘徊。由于实在找不到答案,也就干脆不再管,自此之后,也就没在找过老师,将全身心都投入到生活与工作中,3年间,经历了工作生活中各种人、情、事、故后,在2022年底跌到从未经历过的人生最低谷,“我”开始从事中反观,这是“我”吗?自此一股力量开始在内心一点点长出来,“这不是我”。“我到底想要什么?”带着疑问继续生活和工作。
2023年初,一边全身心投入生活,一边观“我”的外在呈现,当时并不是处于修行的角度有“观”的操作,而是不想以前没有做对的结果重蹈覆辙。带着对现有状态呈现的观,心开始从原来构建的“我”的世界中脱离出来,又一点点瓦解,新的状态开始出现,2023年6月开始,对外在世界的感知开始变得比以前敏锐,思维与眼界比以前开阔灵活,生活与工作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身边的合作也开始增多。
2020年至2023年7月,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逐渐放下了打坐,但是,每天睡觉之前仍然会持心经入睡(其实并不是有意持咒,而是持咒入睡更快更舒服),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这一个举动让我在红尘中全身心磨练的时候心上有一个根一直连着“某处”。
以前的“我”瓦解后没有了参照系,一切都是未知和新鲜的,随着心比以前打开,接触的朋友圈子也比以前丰富,以前有一个明确的“我”的时候,是感到有抓手的,有明确的意见和观点,现在反而有某种程度的迷失,穿梭于社会的精英层和最底层之间,自己摸索出来的应对方式就是,一边表达,一边观察内在的变化,一边调整。
2023年7月2日,辅导员的学习中,把这3年心的变化对应原理做了梳理,三年的心的变化是,意识认为的“我”在社会中闯荡,遇到底谷,在反观中那个构建的一重的“我”逐渐消退,当下无意识的建立以感知为参照系,让它自然呈现。
学习结束后,根据原理对现状做了操作的调整,第一,保持在状态,让自己随时随地尽可能自然呈现。第二,以前我不爱说话,容易憋住,现在多去说,一边表达一边观察内心的变化,在做事的过程中去体会作用的主体,在这样的操作中去认识“我”.第三,每天一座。第四,要去担事,在担事中锻炼成事的心力,一边积累福德资粮,一边等待机缘继续往深处走。
全部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