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实修世界!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最新发表

谈谈见老师的感受

2024-10-15 行云流水 阅读:869 评论:0 Loading加入收藏

非常感恩9月份得到机会在北京第二次见到了Y老师!与第一次只是单纯想面见老师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次见老师时很紧张、羞涩、害怕,内心希望表现得像一个优秀的学生。所以“紧张”是关键词。而第二次见老师时是表示感谢、并带着一些问题想问,同时也期待老师更多的帮助或指正。所以“期待”是关键词。

先说说第一次见老师吧,那一次甚至在见面快结束时我才真正放松下来,全程也没怎么在状态。但即便这样,我依然感受到了面谈的震撼效果。谈话中在说到某些自己比较关注的问题时,会有一种老师在“交出”而自己内心在“接收”的动态现量感受。比如,老师说应该好好打基础学好前行九课这句话时,我惊奇地发现内心有一个“放下、安定、回到初心”的感觉;而当老师提到对我们的未来规划建议的时候,我当下就有“紧闭的心门打开,同时看见美好未来”的动态画面……回到家第二天我回忆了一下前一天见老师时的过程,忽然发现有种“回家”的感觉,太惊奇了!明明是第一次见老师,而且还是忐忑不安的紧张,但当去掉那个紧张的情绪之后我关联到的感觉却是“家”。我得到了“回家”时才有的安全、安定、肯定和关怀感!都说见老师最低的收获便是“蹭能量”,哈哈,我觉得自己不仅蹭到了、而且深度品尝到了这股高级能量。

有了第一次见老师后产生的更深层的信,第二次见老师时我准备好了问题直接大胆提问,同时期待自己能像以前看过LSL老师的一篇文章一样做到见面时“跟”老师在一起。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事实证明于我而言,“跟”真的也是极深的功夫要求。对于我准备的所有问题,老师都一一给予了回答,所有答案都是最究竟的回答,当我听到回复时我无法也不会再继续问下去了,都是根上的答案,刨根问底已无法继续!内心深深地认同“那个就是”。再来说说“跟”,不知道是见老师的经验不够还是依然有一丁点儿不适应,我竟然开口说话就忘了“跟”这件事!全程就只知道提问、听老师说、自己说……。但确实谈话中有三次有“跟”的感觉,就是心能现量跟着老师说话的内容一步步进入到那个“空间”或“境”去看去觉。所以,一次谈话下来,什么时候能开始“跟”上去?能不能一直“跟”或断续的“跟”?能“跟”多远?“跟”到门口后能不能进去?……
这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功夫或层次了。放下期待、平常心、在状态、任由主体自行“跟”,是我此次见老师的最大收获。至于能“跟”多远或“跟”到哪里,这不是意识层面的我能决定的。谈话中老师多次提到“修行就是要让FPS带着修”,于我而言,“跟”也如是。从老师那里离开回到酒店后,我忽然头晕迷糊了半个小时,迷糊中我发现谈话中有两处我暗暗对老师说“谢谢”的地方,就是我“跟”到了门口却没进去的地方,是功夫不够也是主体没准备好的地方、是努力的方向。

以上就是我见老师的一些粗浅感受。感恩FPS!
感恩老师!感恩同修!

下载| 打印|
分享到

全部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