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持咒营,发现自己不会持咒了,所以每天愁容满面,就在想到底持咒是在干什么?怎么就算是一个好的持咒?
持咒是在干什么?理解为和领导的链接,通过咒音和领导对接,这个过程一定是要自己的管道通畅,能够接受更好的信号,当我们做好准备了,领导也就会发射信号,我们算是握手了。
怎么就算是好的持咒呢?我觉得自己之前也是很好的持咒,全身心的持咒啊,但是训练营来了之后,就会打破我自己的理所当然的全身心,这个对比过程中,教练啊同修啊等等他们的建议过来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我就开始思考什么结果是考核员需要的?首先因为自己的调基本没有问题,所以没有在调上花费太多精力。遇到第一个问题呢就是“感”,我有感,可是我的感不是教练说的感,或者有一个更高要求的感,我没有办法理解?教练提出来和身心之间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就开始思考,这句话之间每个字的意思,就被文字障碍了,就开始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这些字眼上,就去找所谓的感了,是不是肉体应该有酸麻冷涨热啊?是不是应该有能量的轨迹啊?是不是咒音还不够准啊?是不是咒音的每个音不够连贯啊。。。。。这些就成了我持咒的一个关注点。愁的我每天开始寻找“好”的标准了,但尽是一些外在的标准。
今天下午实在不想持咒了,就听了听音乐,有一个人也算是在持咒吧,我就跟着他一起唱,突然我就想,我以前持咒很有感,就像现在这样,特别喜欢持,持的过程整个身心都很舒畅,带动起来的各种感就很明显,不是我必须要这么说,而是它发生在身上我就如实的呈现了,我就质问自己——为什么持准提没有感?为什么这个咒对于我来说没有别说喜悦了, 好像它让我痛苦!
我就首先从感觉入手,第一,首先我理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直白的说感不感兴趣?我肯定是得先喜欢,喜欢一遍又一遍的持;现在想想,我对准提还真是无感,看不上瞧不起,也不怎么持,平日基本不持,所以我先知道了自己第一个持不好的原因。没感,但没感还得持,所以就把功夫下在外面了。
第二,突然冒出来老师说的,相续,这个词,我就联想着练习不是今天持了三分钟就有感,能不能把这个咒印到心里,这个过程是不是得有量的积累?达到量才能说质,我应该在一个咒上持续练习,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好不好,美不美上面去折腾。所以我就一遍遍的持,把所谓的标准放下,持就好了,这个过程中每一遍和每一遍就顺着自己的感持诵就好了,不折腾到外面。
第三,持咒的层次。在不停地持咒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就像吐气一样,有一重重的深入的过程,可能这一层你的皮肉通了,后面你又堵了,一堵上就开始去粘在那个内在的感受上了,不在操作中而跑到了感上,比如气息啊声音啊等等,当我觉察到这些,就判断出自己在这个咒上“逃避”了,有时候还可以感受某一个音,也会逃避。一到拥堵的地方就绕道,瞬间就觉察到自己不在咒中,因为明显觉察到自己收紧了,去关注能量或者随着感跑了。现在我在这个层面上就发现咒和吐气一样,你只能在不断相续的过程中在状态的去体验和觉察,只要是一门心思去操作,这个出去和回来是会随着操作的深入进去的,这个地方你是跑出去了还是在里面?如果在里面了,你是就呆在那不动了还是能够继续透出去做更深入的功夫呢?操作的时候我是一边哭一边持,哭的地方就是堵塞不愿意面对的地方,有了疼痛不愿干了呗,因为之前还是有类似的体验,所以就继续持,不想看的也得看,就勇敢面对呗,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想要继续追逐源头的想法。
所以,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感受分享出来,继续练习做功夫。
已阅。
杨
20241216
感谢师兄的分享,请问师兄持咒时体式是双盘吗,如果是双盘,请教一下,痛得影响持咒的专注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