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实修世界!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最新发表

花了9年时间终于明白了概念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差异

2025-02-28 安然 阅读:837 评论:13 Loading加入收藏

我从2016年1月开始修习毗卢禅,到现在整整9年。过程中一直被老师说原理不清,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搞清原理,所以只能靠坚持打坐一点点进步。老师跟我说过很多很多次,我的学习方式一直没有转变过来,还是原来的概念式学习,没有转变成毗卢禅的体验式学习,总是强调要让我把自己的状态描述清楚。我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但总是改变不了,越到后来老师对我这个问题越生气,我自己也觉得很无助,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改变。今年1月22日见老师,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我终于明白了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异,也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转变不过来。原来,自己对于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异,也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没有真正明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自然无从下手改正。这次终于搞明白了,赶紧把它描述清楚,以供有同样问题的同修借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不枉费老师这么多年在我身上浪费的时间。

以前只知道体验式学习是要把老师书上的表达去跟自己的体验对应,但我的具体操作方法是,看到老师的文字表达,先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形成一个想象,然后按照这个想象再去自己身上找对应的体验,我认为这就是在对应原理了。这次才知道,这是典型的概念式学习。老师不止一次说过,你的想象都是错的。但对于习惯了概念式学习的人,“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形成一个想象”这个过程是极其自动化且完全没有觉察的,读完文字想象就已经产生了,而且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产生了一个想象。

真正的体验式学习是先描述自己的状态,再用新鲜的眼光去看待书上的表达,看哪个表达跟这个体验能对应上。现在才明白,同样是做对应,两种路径天差地别。怪不得老师无数次跟我说,你“先”把自己的状态描述清楚。

“心流”为例,前行位网课里的表达是“行者通过一定时期的持咒训练,在中丹田深处积蓄的‘心能’最终会由内往外向上拱起一方能量空间。这一现象我们称为‘心能发露’。当上述在中丹田内由‘心能’拱起的能量空间被拱破时,持续外拱的心能就会形成‘心流’渐次顺中脉上行”。

当我看到“拱起一方能量空间”,就根据过往的经验自动地把“空间”解读成了“一个中空的空间”,再加上在各种集体学习时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表达,“从中丹田拱起一个泡”,我就进一步把它演化成像水里的气泡一样的东西,气泡里面是空的,会破,跟老师书上的表达都能对上。于是我就认准了这个气泡,开始在自己的操作中去找,可是从来都找不到。虽然中丹田有能量的流动,可我却一直不敢确认这是不是“心流”,因为始终找不到初始阶段应该出现的那个气泡。直到这次老师手把手地跟我一个个过概念,让我描述我持咒时的体验:从中丹田深处会拱起能量,这个能量随着我的操作会向上、向外扩展。老师说,你把它变成动画,是不是就是立体的了?我这才终于明白,原来这就是能量空间。知道答案以后再回过头仔细想想,能量向上、向外拱的时候,在长宽高三维上分别占据了一定的区域、范围,在汉语词汇里去搜寻,确实“空间”这个词是最精准的表达。持咒时的这个体验我是有的,而我没有去把这个体验描述清楚,拿着这个体验再跟老师书上的内容去对应,而是拿着我想象出来的气泡在自己的身上去找,怎么能找到呢。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对面相逢却不识。

更可笑的是,这个想象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我都不敢确定老师的原文到底是“空间”还是“泡”,虽然读过几十遍了。刚刚特地去找到原文,才发现原文是“能量空间”。(注:那天老师给我指导的是持咒时每个字展开就是一个空间,我回来后幡然醒悟“心流”是同样的。)

原来我错在这里!这9年来,谈到原理、谈到感,我一直非常有挫败感,总是觉得自己啥感觉都没有。怎么可能有感觉呢,因为对于我读到的内容,一类是过往经验里有的,读到的同时,这个想象就自动产生了,而且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产生了一个想象,这些想象出来的东西我在自己身上当然找不到。还有一类,是超出过往经验范围的,我就会觉得一片空白,无从想象,那就完全无从下手,会很无助地问自己,这是什么,我该去找个什么出来?而对于自己真正有的感受,我却都视而不见,只是因为它们跟我期待、想象的感受不一样,所以就全都否定了,不当一回事。

再举个例子,对于主体的认识,老师说就从你够得着的地方去认识。六基本是清楚的,那就从七开始。尝试过很多次,可总是一起步就被七的定义难住了,“它是以第八识中的见分为根而幻生的一种‘我’相,因为执持八识的见分为实有,导致所幻的“我”相日益强化,从而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无形无相的自我”。什么是“见分”,“我相”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两个是修行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概念,立刻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它是个啥。又想到在过往的交流中听到的,说七是从一个点起的,我感觉自己好像不是从一个点起的,是从中丹田这个区域起的,但是感觉身边的大咖师兄们都认为我还是在七识,那会不会我是从一个点起的,而自己没有觉察到呢,可是该怎么去觉察那个点也不知道,此路就不通了。于是继续往下试试后面的“观和返观”的操作吧,尝试过好多次,书上说“通过逐层返观,将第七识外所裹的所有‘我识’都剥开”,可是我每一次操作都没有剥开什么的感觉,因为“我识”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我也无从想象。只是觉得每一次操作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返观时都是回到同样的一重“我”。于是认定,自己“观和返观”的操作没做对,自己不会做,所以剥不掉层层“我识”。觉得好茫然无助啊,定义看不懂,操作不会做,我该怎么进步啊!只能靠打坐一点点清理了,反正老师说过,坚持每日一坐,总归会一点一点靠近的。结果这次老师说,你的感受都是真实的,每次操作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不就是退无可退了吗?我的天!我从来都没敢往这里想过,因为对自己已经有了预设,所以自己真实的状态也不敢往书上相应的表达上去对应。

回来之后,终于有信心再往前走了,觉得自己应该去认识“八识”,第一反应又是,“八识”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次终于抓现行了!错误就是这样发生的!又是习惯性地想要先想象一个东西出来,然后照着去找。正确的体验式学习是:先描述自己的状态,然后再去跟书上的表达对应,看它是什么。

于是先让自己关注最后台的那个“能知道的”,以前每次尝试去体会它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跟它在一起的感觉,会有一点更清明的感觉,其他就没什么特别了。而我假设了主体进步应该有很巨大的变化,所以对这个不太明显的变化就一点都不重视。每一次尝试去体会它时,专注程度也只能持续几十秒,很快就跑掉了。这次老师帮我点破,那个在一起的感觉不是它本身,是它感受到的,是它的能量过来了才使得我有这种感觉。回来以后仔细体会,的确有一点能量的感觉,突然意识到,这不也是“心流”吗。我一直想象的“心流”应该是像汹涌的河流一样,可是我持咒能拔起来的“心流”都是稀稀拉拉的,拔不起来非常宏大的“流”,也就无法入流,一直特别沮丧。而现在这样的“流”过来,我自然就是在“流”里的,如果把它当作“心流”来看的话,好像就是八识所说的“大海”啊!它是弥漫的、遍布的,不是从一个点起来的,不知道是从哪里过来的,而且前台的“我”很自然就跟它融为一体了,不需要刻意去融入。感觉可以对应到书上的“让门内的‘空’涌出来将‘自我’裹入”。我之前一直想象着“大海”可能是把中丹田拔起来的“流”进一步展开形成的,感觉自己的功夫距离展出这样的“大海”还有千里之遥。可是真正“大海”的感觉我早已经把它否了,觉得只是个清明的感觉而已,没什么特别,根本没有去想这个清明的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带来的。这时才想到老师的另外两句话,“越靠真心,越空明、越细微、越干净、越柔软。”“品极致状态(感觉)的细微之处,是修行进步的窍门。”而我之前在体会到这种状态时,有时候都想到老师的这两句话了,内心会思忖一下,会不会这就是老师说的那种“细微”呢,是不是我的进步呢?可还是因为强烈的自我否定,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太平常了,而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进而也就没法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进步。老师也说过,“要尽量让自己立在最高参照系”,而我明明知道这个“能知道的”是自己当下的最高参照系,却因为它没有带来我期待的变化,就没有认真对待,仍然长期处于自己习惯的状态。现在想想,每次几十秒的尝试,能有什么变化啊,身心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我能做到几十秒,就说明我会操作,至于保持不住,那是功夫不够,而功夫需要持续练习才能提升。这就是老师说的“生处转熟”呀!

再进一步,又想到,如果这个是“心流”的话,那只要我跟这个“能知道的”在一起,这个“心流”就自然会过来,而且我有一种跟它融为一体的感觉,这应该就是“入流”和“贯通”吧?以前这两个词也是要难死我了,我总是觉得“入流”是要把中丹田的流拔得大一些,然后再设法融进去,可是根本做不到。而“贯通”我只想着是自己从中丹田拔起来的流,可是我日常不持咒的话,压根都没有流,所以对于自己是不是“在状态”也总是不清楚。而现在,只要我一直跟它在一起,就是贯通的,那就是说“在状态”也可以做到了。好像瞬间很多东西都通了。

写完上述内容,发给SL征求指点反馈,SL建议我再进一步总结一下,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了9年,每次老师都会指出这个问题,反反复复都是那几句话:你的想象都是错的,你的感受都是真实的,要先如实描述自己的状态……为什么之前怎么都跟不上,听不懂,这次就明白了?这次跟之前相比发生了什么?

我仔细品了好一阵子,发现根儿还挺深。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听话照做的乖学生,反思下来才发现,实际上强大的我执(这个我执不是“自以为是的我执,而是“自我否定的我执)使我对老师的很多很多话置若罔闻。话听进耳朵里了,也存在记忆里了,但遇到相应场景时,总是因为强烈的自我否定而不去做,即使我都能想起老师说过的、与这个场景相对应的话,还是选择不去做,或者浅尝辄止。而浅尝辄止是不可能立刻带来我期待的巨大改变的。

关于自我否定,在体认主体方面最为典型,教训惨痛。2021年1月14日跟SL一起见老师,那次被老师带着认到了一个“能知道的”,从老师的一些表达中判断应该是自性,但老师又说让我把它描述清楚。由于原理极其不清,不知道要描述什么、怎么描述,又开始满世界乱贴标签,于是认为自己被老师否了。还因为怕认得不对,被同修笑话,后来索性就不管它了。2022年10月,申请旁听禅修会,听到好几位同修都说到“能知道的”,觉得跟自己当时认到的差不多,加上HR又一直在鼓励我上去表达一下,于是也申请上去表达一下。当时特别希望老师能给我贴上标签,我就安心了,可老师还是要求我自己去把它说清楚,并且老师当时说,我把自己误了两年。回来还是一样地说不清楚,按曾经看到和听到的对自性的描述,有些能对应上,但我马上又会找到另外一大堆对应不上的表达来把自己否了。比如,我能确定的是,它无形无相、没有实体,是个“空”、“无”的存在,不是能量、也不是状态,只是一种自我的存在感,能知道;并且什么都动不到它,的确是个后台,喜怒哀乐都是在前台发生的,它只是知道而已,可以对应上“本自清净”、“如如不动”。但我立马就会想到一大堆否定的理由:老师说过是“能让心流起来的”,可我的心流都是前台的这个“我”持咒带起来的,不是它带起来的;书上又说,见性是现证了“自性化现为自心的过程”,可是我连“自心”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更不要提这个化现的过程了;书上说“能生万法”,“万法”是什么,没见到它能生什么,它好像除了能知道,其他的什么都干不了;老师也说过,对有对的呈现,错有错的呈现,这么长时间了,我感觉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它没给我带来什么变化,那就是错的呈现了;又听说如果认对了,自己会有一种笃定感,可我充满了怀疑,没有认对了的笃定感,唯一笃定的只是,它的确是我,因为就是我在知道,不是别人在知道呀;参加各种小组学习,组长都是证量很高的大咖,没有一个人说你已经证入八识了,那就应该还是在七吧,虽然说六七八都可以见性,但那得是在流里,可我连心流也没有,怎么可能见呢?看其他正行位同修的分享,感觉大家见性后,都会有很神奇、很巨大的感受和变化,可对我来说,它太平常了,太普通了,没有任何稀奇之处,只是“能知道”而已,可每个人都“能知道”啊。否定的理由总是压倒性地占上风,于是我基本就不再理会它了。现在回头想想,即使不能贴上自性的标签,它总归是当下我能体认到的最后台的主体,按原理也应该让它更多地呈现出来,成为主导我的常态,因为老师说过,要尽量立在最高参照系。老师在2022年禅修会上以及在之前的交流中,也都对我说过,要去跟它发生关系,要用它来做主,要用它来看。而我就是不去做,可能潜意识里的理由是我不会做,或者做了没效果,没用。可是只有坚持去做,功夫到了一定程度,才会有效果啊。想起来我平常建议别人打坐,生怕别人不坚持,总会叮嘱说,做了就一定会有效果,但是效果的呈现需要时间,所以需要坚持操作,至少坚持3个月,或者6个月,你就一定会感受到效果。可是轮到我自己,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这些原理就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写到这里,忽然对“明白原理”也有体会了。毗卢禅的原理不是我们读懂了字面意思就算明白了,必须要做到,有切身体会,行到才算真正的明白。这句话以前也都知道,但仍然是在概念层面,今天总算也明白了。就像学开车一样,用文字表述出来非常简单:要加速时踩油门,要减速或停车时踩刹车,要左转时向左打方向盘,要右转时向右打方向盘。可是我们读懂、背熟了这几句话就会开车了吗?当然不会,我们还需要花几十个小时去驾校练习,直到我们能上路把车开走,刹车、油门不会踩错,这才算真正会开车。对毗卢禅原理的明白也是一样,必须要能做到,有切身体验,才算真正明白,所以才说理事不二。当我们觉得自己不会的时候,仍然要去练习,东试试、西试试,在不断练习去做的过程中学会怎么做。

如前所述,我这才发现之前自己陷在一个循环里:基于大脑的自我否定+不按老师要求操作——>无法带来改变——>进一步强化自我否定+没有动力去按老师要求操作,这个循环牢牢地把自己困在里面。写到这里,发现自己满篇错题,这么多年,我只做到了三件事,一是每日一坐,二是时时吐气,三是按原理去应对情绪(这是通过小组学习发现的),这三件事之所以做到了,是因为我在操作的过程中收获了正反馈,所以就有动力坚持,其他的都因为浅尝辄止,没有收到正反馈,都不肯去认真练习。于是又想起师兄们常说的一句话“你只信你自己,你根本不信老师”,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是这么不听话的学生!不禁联想到辅导作业的梗,就好像家长无数次告诉孩子1+1=2,孩子嘴上重复着1+1=2,可每一次在作业本上仍然写下1+1=3,整整9年如此,家长要崩溃到什么程度。怪不得老师会那么生气,说快被我气死了,真的好心疼老师,遇到我这样的学生,真是辛苦啦!

这一次我终于能听明白老师的话,我分析是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老师手把手带着我逐个概念对应、确认,通过这种对比,帮我看到了自己是怎样构建和想象的,以往只是概念上知道自己有构建和想象,但并不知道自己构建和想象了什么,所以一直很茫然;

2、看清了自己是怎样构建和想象的,并且又被老师带着示范了好几个例子,才明白了描述自己状态和对应书中表达的先后关系,以前只知道描述自己的状态很重要,但对这个“先”字没有领会;

3、老师直接手把手带着我把标签贴上了,我才建立了信心,不再自我否定了,也把它当回事,重视起来了;

4、我用脑的习惯非常顽固,并且以前自己也没有觉察。整理这次老师辅导录音的时候才发现,我的脑袋几乎时时刻刻都要夺取主动权,这时再回顾过去,也才发现过往每一次试图认识和描述自己的努力都是被脑袋里的否定理由扼杀在萌芽中。这一次老师在手把手带我的过程中,我刚描述完一句,马上一句“可是”又去琢磨,立刻就跑掉了,状态也就不是那个状态了,离开了状态,就没法再正确地去认识它了。于是老师一次又一次棒喝,一次又一次棒喝,经过好多次,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应该守住自己的状态和体验,持续去描述自己的体验,不再用脑袋去琢磨;

5、放下了构建和想象,开放地、认真地去认识自己,去面对自己的体验,重视自己的体验,去描述它。对于老师书中的表达,也放下了已经建立的理解和想象,用新鲜的、探索的眼光去重新认识,看跟自己的体验能不能对应上。真正去做了,才发现,呼啦啦,像开了闸的洪水,老师说的好多话一下子都明白了;

6、最近几个月,自己内心已经有所松动,有点放下想要依赖别人的心。每当自己有个什么问题,又想请证量高的师兄帮我确认时,内心里总会跳出来老师的话,“你要自己去确认”,通常还会带出一点委屈,要流一会儿眼泪。于是下定决心,自己慢慢体会,慢慢确认,虽然几乎没有进展,但自立的决心有点升起来了;

7、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老师这次对我发了很大的脾气,可能帮我破了一重愚痴的障碍。这一点是推理,我对破能障还没有什么身心感受。不过以前老师对我和颜悦色的时候,我都没太当回事,总是觉得自己这不会、那不会而不去认真做;这次感觉老师是真生气了,让我觉得必须要重视老师的话了,不管会不会都得努力试着去做。真像个欠揍的熊孩子。

以上是我的总结分享,希望能对同修们有所启发。

对于修行了很长时间,仍然觉得自己没感觉的同修,很可能您跟我有同样的问题。建议您可以这样检查一下:

当您看到一个书中的内容,却感觉脑海里一片空白,茫然地在想,这是什么,它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就是您在试图构建了。

而当书中内容您能看懂老师的表达,但在自己身上却怎么都找不到、对应不上,这时候,您很可能已经有一个构建和想象了。因为体验式学习是先描述清楚自己的状态,然后去对应书中表达。自己身上没有的体验,您怎么会知道是什么样的呢?它不就是想象出来的嘛,老师说过,你的想象都是错的,老师那句话所描述的一定不是您想象的那个样子的。

还有一句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老师反复跟您说同样的话,那么一定要重视,认认真真去检视自己,老师反复说的一定是对您来说最重要的,会是您修行进步的关键。

感恩佛法慈悲!感恩老师慈悲!感恩给我指导、帮助的同修们!愿所有同修都能修行进步,早证菩提!

下载| 打印|
分享到

全部评论

  1. yhy2025-02-10

    阿弥陀佛,总算摸着门有个交待了。期待!


    20250210

    X

    修改评论

  2. 安然2025-02-10

    感恩老师!!!真是太辛苦您了!!!

    X

    修改评论

  3. 真心行者-HYH2025-02-10

    欣喜安然师兄的进步,我们一起加油!

    X

    修改评论

  4. 慈舟行者2025-02-12

    安然师兄加油!好样的。

    X

    修改评论

  5. snow2025-02-13

    感恩分享,我就是那个修行了很长时间仍没感觉的人,看您的文章时心中时时有感动涌现。准备再好好听老师指导的录音,看看哪些是老师反复说的话。

    X

    修改评论

  6. 平家2025-02-13

    谢谢分享,深有同感!

    X

    修改评论

  7. 纷飞2025-02-19

    随喜进步,太不容易了

    X

    修改评论

  8. 安然2025-02-20

    感谢大家的鼓励!

    X

    修改评论

  9. 本分2025-02-22

    谢谢分享

    X

    修改评论

  10. vidk2025-02-28

    謝謝分享,很有幫助!感恩!

    X

    修改评论

  11. 2025-03-15

    谢谢分享,很有帮助!

    X

    修改评论

  12. 玩泥砂2025-04-20

    感谢分享,帮助很大

    X

    修改评论

  13. 赖勤连2025-04-22

    谢谢分享,我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对我帮助很大,感恩!

    X

    修改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