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实修世界!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最新发表

“般若”是什么?

2025-02-14 慈舟行者 阅读:728 评论:3 Loading加入收藏

引言:在去年某次见到首行先生时,先生说希望行者能够做有关“名词标准解释”方面的工作,当时就听进去、入心了。后来又反复听录音,认为应当先从咱们本禅法每天的操作内容结合最紧密且自己有一定体证的地方入手。据此进行了准备,并选定了第一个词汇:般若。

 

“般若”是本禅法体系中每天持诵的几个咒子中《心经》的经题中的第一个词。在通常我们可以见到的白话文翻译中,“般若”通常被翻译为“大智慧”,“波罗蜜多”被翻译为“到彼岸”,因此“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关于)到彼岸的大智慧的核心要领(的一部)经”。

 

但如果看到这样的翻译就去思考一般的“智慧”和“大智慧”的区别,从而去考证“智慧”到底是什么,其实就已经开始“偏离”了。

 

毕竟早期的翻译家们在“般若”这个词汇上最终选择了直接音译而非像其它词汇那样翻译为对应的汉语意思,就说明该词汇符合“五不翻”中的至少一种(备注:“五不翻”包括“以秘密故不翻”、“含多义故不翻”、“他方有本土无故不翻”、“顺古故不翻”和“以尊重故不翻/生善故不翻”),那么在翻译的时候也必然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汉语词汇对应过去梵文那边一个词就完事儿,否则古代的翻译家们早就这样做了。

 

据此疑问为线头,继续查找各种文献,大部分都是在各种经典名相中互相搞串联,也就是说,仍然会出现为了把“般若”这个词搞明白而不得不学习更多词汇的现象。唯独在首行先生之间推荐过的一位前辈行者谈锡永先生的著作《密宗名相》中找到了相对直白的表达:

 

“般若,意为智慧,但却只指了解空性的智慧,不指世间的聪明才智”。

 

在这里,谈先生的“了解”应该是更为笼统的全面概括。因“般若”又被分为从“文字般若”到“实相般若”的六个层次。而其中,作为“生命实相践行者”的本禅法行者,自然应当关注到“实相般若”,且对于“实相般若”实际上不是靠“了解”的而是只能靠“体证”、“内证”的。

 

因此,在《辞海》中,“般若”又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且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也就是说,“般若”的六个涵义的根本仍然是“实相般若”。

 

从行者本人在学习本禅法原理和在本禅法中的实际体证来看,上文中的终极智慧”中的“终极”在本禅法中可以对应“证达自性/空性”,而上文中的“辨识智慧”在本禅法中则可以对应“(能够)分清楚自性和自心”。且本禅法中还给出了锻炼/提升“辨识智慧”的一以贯之的原则“作用中体会作用的主体”,行者可以用“作用中体会作用的主体”作为方便法,依次从前五识体认到第六识、从第六识体认到第七识,从第七识体认到第八识,乃至于最后从第八识(自心)中体认到空性;而只有从“心”到“性”的这一步的体认,才真正用到了“般若”的这个“辨识智慧”真正的、究竟的功能,之前用到的都不是其究竟功能。那么这样的操作就涉及到了“识”以及“识”所对应的各类“根”的问题。

 

根据北京大学汤用彤教授的《印度哲学史略》中的相关阐述可知,并非所有的“众生”都是六根具足的,具体来说: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无情众生比如植物只有身根,低等生物比如微小的浮游生物只有身根和舌根(注:进食的需要),再高级一点的,增加了鼻根或者耳根到了猴猪狗这些,已经具足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但他们的意根不具备般若”这种功能(注:各类动物的意根只会根据当下境况给出本能反应但通常无法对识本身进行“反思”或“反观”,更遑论超越),因此,各类动物顶多只能完成粗浅层面的修心,完成不了最后一步“见性”。

 

如前文所述,所谓“般若”或者说“大智慧核心在于能够分清“自自性人类心识中的“般若”这种最底层的功能能够有机会知道”空性的存在/体证到“自性”。若没有般若这个功能无法到达彼岸、无法解脱。

 

按照首行先生在本禅法答疑过程中的相关阐述可知,整个的修行过程我们都是在修心,而最终证自性的时候,却发现这个是挡在行者面前的最后一道门。

 

此时,是否能够操作“自觉内证自性化现自心现量”——也就是“般若”的最本质的一层功用(实相般若),便成为是否“突破”这“最后一道门”的关键处了。若无论怎样都不能操作,则肯定没有见性;若有时能有时不能,则“见性”的功夫还得不断地去做;若只有借助于上师/本尊或者只有借助于持咒才能而不借助则不能;又或者只有坐上能操作但日常生活工作中不能操作,则以“究竟解脱”为最终勘验的话则仍然都是“不能作数”的,因“究竟解脱”在本禅法中的要求是“秒秒”都能够操作“自觉内证自性化现自心现量”。

 

以上是行者根据近期阅读并结合修习本禅法的实际体证,对用现代语言结合本禅法重解“般若”的一个小的尝试,盼请首行先生及各位同修批评、指正!

下载| 打印|
分享到

全部评论

  1. 亦真2025-02-16

    X

    修改评论

  2. yhy2025-03-03

    挺好。


    20250303

    X

    修改评论

  3. 慈舟行者2025-03-04

    感恩老师鼓励!

    X

    修改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