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实修世界!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最新发表

历事练心

2022-01-07 xzhr 阅读:4579 评论:0 Loading加入收藏

  从人们相互的招呼到手机收到的短信,哦,又到了送旧迎新的日子。

  回顾从去年十月份开始工作,自己经历的职业过程—从被动无措、疲于应付到心态初定,向各位报告如下。

   一、个人习性与信托责任

  反观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困惑和冲突,根源就在于两者的混淆。一般人既搞不清什么是个人习性,也搞不清什么是信托责任。个人习性简言之就是个人立场,就是凡事从“小我”出发,从我认为的“对错”观念出发,从我的好恶出发,从我的经验习惯出发,总而言之就是凡事不从实相出发,不从整体出发。至于什么是信托责任,郎咸平先生有详细阐释,简言之就是你在公司的职位是因为股东的信任而有的委托,人们在接受一个职位(一份工作)时,不单单是接受了一份薪水,同时也接受了一种股东(公众)因信任而委托的信托责任,就是凡事你要从股东的立场出发,凡事你要以股东的正当利益为原则。

  这种关系看起来似乎简单,做起来其实不易,尤其对自以为是的“修行人”更是如此。如果说一般人缺失信托责任是因为缺乏信托意识,那么有的“修行人”缺失信托责任则是因为深深的偏见。对于缺乏者而言,补课或可以补缺,但对偏见者而言,却很容易错会所有的补课机会—深陷泥潭却有一千零一条“理由”—应该以信托责任承担的工作,他却“舒展”个人习性;在个人习性发作的时候,却又拉起“修行”的大旗强词夺理、自欺欺人。

  当年太湖大学堂有些岗位的招聘有点调侃:招什么人都行,就是不招“学佛的”。当时对此似懂非懂,现在才体会到调侃背后那种深深的哀伤、那种痛切的无奈。唉,我们就是如此地不受教,习惯性地恩将仇报,所以受苦不尽,轮回不止。

  张兄清晰的信托责任意识及对信托责任的坚守,让我有机会看清自己当中的荒唐、谬误,是以为谢!

 二、做事—给“直面”一个机会、给“磨合”一个理由

  从2006年年底离职修学大约有三年之久,到后来有一种感觉:虽然每天修学但进展缓慢,有种人被悬在半空手脚使不上劲的味道。现在反观原因有二:其一是资粮福德,佛经中间常常有“功德”的种种说法,对一个尚未修成的人来说,远离现实的确减少了一些麻烦,但也缺少了另外一些而不完整。清静、清修不是不要,而是不必因此偏执,因为最终的恰恰是那个完整。再说天地公道,无上佛果凭什么落在咱的头上?(在家人有种种角色、名称需要尽职尽责)。其二清静的生存方式不容易勾起内心深处的东西,一般社会交际的圈子有限,交际的方式也多在喝茶、清谈,羞于言利,有意无意回避厉害,长此以往、习以为常,表层的东西去掉后,内心深处的东西没机缘翻起来,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错觉)。

  做事给内心一个直面的机会,有些事牵涉到利、牵涉对面子(见地、对错)就绕不过去,内心真实的状态就会浮现出来,虽然痛,也不得不面对。共事与有的人就回避不开(不由个人喜好),磨合就必然发生,那个味道,哈哈哈哈!

  修行最终是修心,无始以来累积的种种东西都“压缩”在内心深处,修行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它们的认识、释放和穿越,对心的任何回避或绕弯,都是和自己开玩笑。面对真实的内心有一种痛,因为我们原来信以为真的假象被撕开,而“小我”的特长就是趋乐避苦,它造就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行为模式,塑造成了今天的我们。

  做事—给“直面”一个机会、给“磨合”一个理由。做事的功德和方式,让我们有可能在痛中间认识心当下的实相,在磨合当中去除种种的虚幻,认识自他,直至实相水落石出,随缘而行,据实而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体会这个理,到理事无二,事事无碍 。开始一定会经常反复(自己的现状),但我确信历事练心本身就是穿越的过程。 

  此间“觉”是我们的利器,它是佛性(空性)最初的投影,所有形而上、形而下的修炼,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让这个觉越来越空—越空就越灵,越空就越完整,越空就越能穿透所有的假象,越空实相就越现前。。。

  觉是空性的作用。最终,觉的源头、作用的主体就是诸佛之地。(不当之处,请杨师、同修指正)

  

 

下载| 打印|
分享到

全部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