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喜欢看克里希那穆提、阿玛斯、托尔等人的书,常常沉浸在他们的“清明、理性”之中,当时也有不少收益,只是不明白杨师为什么不肯他们。近来偶然再翻这类书,仿佛是个旁观者在看着他们的境界似的。。。。。。奇怪,为什么自己在这里“荡漾”了这么长时间?
这些天与太太在看杨师在广西的讲课碟,她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修了这么长时间,进步却不大,习气变化少?原因何在?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痛的问题,首先它是现存的真实状态,不仅无法用“已经努力了”来回避,更暴露出不知原因所在的要害。而不知道自己真正问题(习气)的所谓修学,皆是戏论。
我们总在有意无意回避自己真正的问题,而去搞自己偏好的细枝末节—这本身就是无明、习气。
首先需要确定:自己当下最要命的问题(习气)是什么?然后去观察:所有解决之道中间,哪里是自己够得着的地方?修行—从自己够得着的地方开始,这正是杨师反复强调的。
自己当下最要命的问题(习气)是:平时于所有念头不能随时、自觉地觉察,“对境”则常常随习气流转—落入分别、妄念之中而不觉,因此某些习气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因重复而更加坚固、几乎成了一种对境的机械反应。
怎么办?尽量随时觉察自己的心念—是觉、还是念(意识)?自己真正够得着的地方还是“吐气”—只是平时不肯老实“吐气”而喜欢搞冠冕堂皇的“名堂”罢了。。。。。。
至此,心底缓缓流淌、弥散出一种“释然”、“安然”。。。。。。
全部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