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实修世界!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最新发表

实修心得分享

2022-03-04 小蜡烛 阅读:2640 评论:0 Loading加入收藏

跟着老师学习一年半以来,经常会有师兄鼓励我说,“你年纪小,心里比较简单,悟性也不错,会走得很快的”。也因为确实自身的变化非常大,我自己也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期许,对待修行也很认真。但是这几次与老师见面,老师都批评我说,“你的心抓得太紧了,形成了一种惯性,没有办法松下来”。回来我就又重新读了老师关于自己修行经历的分享,突然有点明白老师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地强调“在状态、有所觉”,而不是“六、七、八”了。

老师写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将这个由凡入圣、明心见性的过程提炼成可重复的操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修行经历也是可重复的、或者可以以某种标准来界定的。重要的并不是你所处的阶段,而是对当下的状态,你能不能觉察得清楚,觉察是我们唯一的绳索,风景纵然不同,但依靠的都是这个能力,坐上坐下训练的、乃至最后要练成的也都是这个能力。觉察是活的,但如果总是想着我这个状态是不是在七、在八,觉察就很容易被你所构造的东西障死了。换句话说,老师所说的“在状态”并不是去“够状态”,真的“在状态”,七、八乃至自性就都在里头了,因为都是自性直接流淌出来的,区别只在于我们能觉察到多少。

回头来看老师的修行经历,老师一路几乎都是在自己摸索,没有可循可依的路径,在“八”的状态也待了七八年,去寻找各种方式的印证,但是老师在摸索过程中所训练的能力可能也是我们今天可以直接对着老师的书本、或者跟老师当面交流所不可能达到的,我想老师对我们的开示之所以如此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丝丝入扣,也是与他在独自摸索中所经历的无数曲折息息相关的,修行从来都是功不唐捐。这样看来,只要“在状态、有所觉”,快慢就交给佛菩萨好了,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机缘,在哪个地方待久了,往往转过来的能力也就越大。但无论快慢,事实上都是无止境的。

下载| 打印|
分享到

全部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