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到贞贞写的关于“吐气法”一文时心情非常激动,赞叹贞贞对老师的吐气法是那么地深悟理解,分析的入木三分,深入浅出地引经据典,旁证侧影揭示出因为气的不同分类对应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吐气,从而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作用及效力。把老师的吐气法里面最细微,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及结果给补充表达出来了。我非常受益,至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心中有方向感了,不困惑了。比如我大妹妹因身体不好,她在做吐气时的觉察是热气从鼻孔出来,相应的解读应该是她呼出的气是非常粗的气还是热气并从最末端排出,说明是虚火在向外排,是病气。现代人身上皆病,病分两种,一种是现业所生,一种是宿业所潜,因此用吐气法排出病气的过程及时间长短又与病的分类和病的程度相关。因此每个人在此阶段停留的时间长短因身体状况而不同;而我自身因有幸得到老师的反复指导,也极认真地反复去操作,可是觉察得仍然不够细微,仍处在粗显的状态,心里多少有点埋怨自己不够敏感,悟性差,读了贞贞的体悟与分析,明白了吐气法在不同阶段的应用所产生的作用及效力还有经历时间长短与先天底板基础(即宿业所潜的深浅,现业所生的轻重)加上修行的信奉受持程度都息息相关。我一下豁然开朗了,有点一通百通的感觉,突然感觉老师的书变薄了。在佛法修证的原理指导下,使用最简便的修行方法(打坐 持咒 吐气)实现修行的第一,第二及终极目标。反过来在学习操作实证的过程中,老师的书又变得很厚很厚。比如以下的摘录便是对上述的说明。第一,见书的第11页复还本心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目标,真正的修行将由此开始起步。本心和能体与宇宙本体乃至肉体完全融合的境界是我们修行的第二大目标,最后的归宿尚需由此更上一层楼。第二,见书第163页141 修行方法的表述(1)建立起主体,能体和肉体三者的关系,(2)通过对能体的认识体证到三者的互动关系,(3)以主体为源,向下转化,提升能体和肉体,向上探索主体的源头。第三,见书第171页212持咒是靠法界的力量激活灵能,吐气是靠呼气的力量激活灵能。为何吐气有效?因为吐气到尽时,是一种类似死亡的身体状态,这时就有可能激活人体本存的潜在能量(灵能)。第四,见书第159页109修行不讨论治病健身,但修行可以起到治病健身的作用又是必然的结果。
在阅读贞贞的文章后,又激发了我更多的感想,首先联想到老师反复开示,教导我要‘在状态,自然应对,这句话,看似简单,做起来很不容易。触类旁通,这句话也是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及状态和境界,修行到最高境界,那就是佛了,就好比佛陀自然伸出双臂挡住了发疯的大象一样(阿南却躲在佛陀身后),我想凡夫俗子若模仿佛陀后果不堪设想。后面又看到老师第一时间做出的评论更是感慨万千,能否做到则是功夫层面的问题了,原理证到了就是实相。第二学习到许多知识如‘营气 卫气 宗气 元气’。还有吐气法的分类“六字诀 六妙门 安那般那”等等方法,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第三文章不仅构思严谨,逻辑性强而且文笔流畅,语音精美。比如文章第一段总论便如是,其中“旁逸”一词,我想贞贞是从“安心法要”是上帝恩赐给世间众生最珍贵的礼物衍生出来的。在我心中,老师的书就是圣经,每每阅读便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能量。最后再次感谢贞贞的无私分享和奉献,我感受到的是一颗真诚慈悲之心,对老师的虔诚之心。
全部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