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实修世界!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最新发表

人为什么活着

2017-03-13 中华英雄 阅读:4740 评论:0 Loading加入收藏

这是我五月份读书的感悟,曾在自己公司内部传阅。经许兄鼓励,现将拙文在此大平台上发表一下,请杨老师及各位师兄指正。

读稻盛和夫《人为什么活着》有感:

 

稻盛和夫在日本算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是日本经营四圣中唯一还健在的,他一生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东京京瓷株式会社和日本电电集团。他于1997年体检时查出有早期胃癌,治愈后退居二线,皈依佛门,并被允许在家修行。

 

他一生中致力于将佛法的思想运用于企业经营和管理。在日本,曾经有一个得道高人算定他可以活80岁,所以,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60岁退休,然后用最后20年专心于修行,使自己意识体(心)的进化得到圆满。所以他1997年的出家,和胃癌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他深信,人的意识体是不灭的,是转世的载体,所以身体健康与否和意识体的进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当他得知患癌症后,并不紧张,按日程表继续做事。

 

佛教的目标是人的解脱,就是人从所处环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进化,发展为一种更高层面的存在。稻盛和夫认为能进化或解脱的不是这个身体,只能是不受物质约束的意识体(心)。小乘佛教的目标是个人的解脱,大乘佛教的目标是追求所有众生的解脱。

 

关于工作的意义,我们总认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不工作。工作是辛苦的,是没有办法的迫不得已。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舒服”的生活,或者说是为了享福,可以不用工作。稻盛和夫认为,职场就是修心的道场,职场中所谓的困难就是修心的方便,工作的目的是为心的发展创造条件。心的变化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沿“贪,嗔,痴”的方向走向堕落;一个是用“戒,定,慧”的方法,沿发菩提心的利他方向,走向“成佛”的升华和进化。

 

稻盛和夫认为,在企业界,在职场中才有最好的机会培养“利他”的心。从外部关系来看,企业如果不能利他,如果不能生产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不能提供客户需要的服务,将不能生存下去。一个企业必须成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一个企业如果还没有清楚的找到它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它将很快消失。从内部关系来看,企业如果不能形成有机的组织,每个人的能力不能在整体上整合为有战斗力的团队,像国足那样,也不能立足,很快这个组织就坍塌了。当然,要成就事业,就要克服困难,其实质就是——克服利己的习气,培养利他的能力

 

稻盛和夫认为,我们平时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问题,就会很烦,所以我们是“凡人”。这都是因为我们不懂原理,不知道可以利用烦恼修心,不知道可以转烦恼为菩提,没有认识到“烦恼的价值”。最后不灭的是这个修过的意识体”(),这个意识体会在今生的基础上再转世,再经历修炼,再进化直至成佛。所以,没有烦恼,我们如何修心呢?

  

我们对佛教的最大误会就是—佛教是消极的。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宗教比佛教更积极,特别是大乘佛教,是最积极的入世宗教。何以见得?

 

1.  佛教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没有可以单独存在的个体。所以佛教认为单一的个体都是“空性”的,即个体没有可以单独存在的不变本质,必须依赖于整个存在,个体才可以存在。其实,每个个体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具有了存在的必要。“即使路边的一颗小草也有存在的必要”,稻盛和夫说。人是不能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且个体必然会经历“成,住,坏,空”的变化。只有那个“无限”的整体是不变的,但这个整体是无法穷尽的,所以这个所谓的整体也只是一个“名”,一种叫法,一种表达方式,我们无法界定这个没有界限的整体。既然如此,我们以为或感觉的个体“我”,在佛教中也被认定为空性的东西,如梦幻泡影。而且这个如梦幻泡影的我还不能脱离整体,就像我们身上的细胞不能离开身体一样。结论就是:我们意识中所要维护的自我利益是一种自我欺骗,是一种虚幻的意识;伤害其他个体就是伤害自己,因为这是一个整体,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利他”。这就是大乘佛教所强调的发“菩提心”。也就是发“为了利益众生,我要成佛”的心。成佛就是认识并亲证这个“空性”。当我们圆满实现了菩提心,当我们圆满完成了利益众生的事业,也就亲证了“无我”的功德,也就证达空性了。成佛不是成一个什么东西,成佛是无所得。

2.  佛教认为个体的变化遵循“因果定律”的缘起。 每一个个体虽然是空性的梦幻泡影,但个体的“成,住,坏,空”却遵循因果律。佛教认为,我们的“身,口,意”也即我们的行为,语言和思想决定了下一个循环(缘起)的轨道。所谓“自性空,而因果不空”。这就告诉我们,个体的命运由个体自己的行为,语言和思想决定。当然,这个命运要放到无限的时间中去观察。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所以,佛教最积极的一点就在于自己的因果自己背。不由上帝决定,也不由其他人决定。就算我们不求解脱轮回,只求今生福报,也得靠自己努力,靠自己积累的因果来决定。没有比这个更积极和科学的真理了。

3.  人生难得。首先,佛告诉我们转世为人的机会非常小,佛比喻这个机会就好像大海中一支海龟,每一百年头伸出水面一次,其头正好穿过海面上漂浮的一块中间有孔的木板这么小。其次,人是六道中唯一有机会成佛的,其他道都没有机会在那一道直接成佛。最后,佛祖强调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真理,就是我们的身体都会死,且死期不确定,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结束。因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能有丝毫享福的妄念而空过了人生。当然,我们凡人一般都知道会死这件事,但我们希望图安逸的生活态度却好像没这回事一样。所以佛在六波罗蜜法中就要求我们要“精进”,不可懈怠。

 

我们对人生的最大误会就是——奋斗是为了享福。稻盛和夫特别强调了勤奋,没有勤奋,我们就不能完成意识体的进化。我们的这个误会是对生命真理的不了解,是对宇宙意志的无知造成的。如果奋斗是为了享福,在六道中就没有必要有人这一道了,只需要有畜牲道就好了,猪是最会享福的。其实人是享不了福的,当我们无所事事的时候,我们又有无聊的烦恼,又想要做点事。我们凡人就是认识不到这个烦恼的原因和烦恼的价值,不能转烦恼为菩提。以至于,烦恼就是烦恼,无辜受苦,不能解脱。究其根源,是没有智慧,自寻烦恼,自我欺骗,作茧自缚。

 

老子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活着就是为了体现上天好生(也就是利他)这个宇宙意志,就是要按宇宙意志进化。所以,我们要明白烦恼即菩提的道理,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净化我们的意识体(心),按佛祖教导的六波罗蜜法去实践: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抱着利他的菩提心,做一切事,而不执着于一事。无所得,而无所不得。此岸即是彼岸,彼岸即是此岸,圆证无上菩提。

 

 

祝吉祥如意!

 

下载| 打印|
分享到

全部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