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来的收获
眨眼间,从北京到这相对落后的Z市来工作已经有半年了。
记得当初离开北京前,和杨老师长谈了几次,有时欣喜,有时落泪,每次都是不一样的感动——但是,对于老师的关爱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对自己的认识,是随着换了新环境才慢慢熟悉起来。
看起来是回到了熟悉的行业,但恰恰什么都是不一样的,刚来就遇上班子和架构调整,谈好的很多东西都变了,于是,开始磨合,开始心理不平衡,开始狭隘,开始着相….但闲暇的时候总能想起老师的一些话来,比如“把自己倒空,放在学徒的心态上做事”等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恰恰想起来的那些,都是最关键的东西——就是我这样比较书生比较楞、直的人容易遇到的问题。每次想到这些,心里都非常感激杨老师,也感激生活能够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在一个相对熟悉又有些变化的地方重新“回炉”,既不至于一下适应不了而毁掉,又不至于简单地重复以前的东西而学不到新东西。
总结下这半年来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于老师的理解比以前更加接近,而这种相信不是初见老师面时候的崇拜式的迷信,而是基于事实和理性的相信,有佩服和感激的成分,但已与迷信无关;按照LYF兄的说法,他把他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在跟我交流完后再去问老师,发现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原话——对此我很吃惊也有些欣慰和感激,毕竟老师辛苦的带我没有全白费,我这个驽钝的人,也终于能够慢慢理解老师的意思了。
2. 对于“公司”、“组织”和“人”的理解深了很多,尤其是对较为底层或者基层的人员和公司的理解深刻了很多。老一辈革命家说“只有深入基层才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是真实不虚的。原先无论是在H公司还是在A公司,虽然干的也都是“底层”的活,但是接触到的人毕竟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我和普通百姓打交道的经验很缺乏,错误地理解了很多东西(在此不一一列出),而且对组织和他人的包容度也很弱;而在Z这个地方,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包容心和适应心态比在北京的时候好了很多,大多数时候能够换位思考,另外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我要怎样坚持自己的看法”,而是“我如何适应新的组织和来访对象”,等等。
3. 身体的抵抗力明显加强。到郑州后,由于新公司刚建立,加班非常频繁,座上的时间不那么规律,身体也时常来个小状况,但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抵抗力比3年前,甚至1年前,都好了很多,时常是刚注意到自己有身体问题比如头痛,呕吐,发烧等,就会马上去喝点热水,然后晚上休息一下,睡一觉就恢复健康,这和3年前差别是很大的;另外,心头豆粒大小的“疼”或者“郁结”来临的时候,在北京的时候要么需要发脾气让它出来,要么就受着导致手心发凉脑门发热,而如今则经常能够通过“转念一想,不过如此”或者想也不想,调调呼吸就在平静中让“郁结”和“疼痛”变得平复;再来,就继续让它平复,不想以前那样还要专门与之作斗争了——因为发现,这个“斗争”的必要性弱了很多。
4. 另外,也巩固和学到了本行业的一些技能:比如合同的编制和审核,对地块好坏的评价及财务测算,带新同事等等,并且能够很快地在其他行业找到相似点,然后通过打比喻和幽默的方式让其他人愉快地接受,而不像以前那样总是下定义、摆事实、讲道理,让别人睡着、厌烦或者吓跑。
半年来应该零散地还有其它一些收获,比如不再局限自己,开始思考和整合身边的各种资源,为下一阶段的做事打好基础等,但不成系统,就以后再汇报吧。
再次感激各位老师和同志提供的这个平台,让大伙能够彼此交流,共同进步!
祝大家万事顺心^_^
全部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