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实修世界!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最新发表

“烦恼即菩提”的修行心得

2022-03-23 和光同尘 阅读:7133 评论:0 Loading加入收藏

 烦恼即菩提”的修行心得

 

“烦恼即菩提”,是我们熟知的一句佛语,但其含义是什么?

佛光大辞典》的解释为:“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妨碍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称为烦恼;反之,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称为菩提。然贪、嗔、痴等烦恼,其当体为菩提;离此菩提法性之外,则别无诸法可言,故于烦恼之性立菩提之名;此即两者相即不离之意。”

 

六祖慧能的说法是:“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杨海鹰老师的解释是:“烦恼即菩提,是因为烦恼、菩提是从同一个地方(心)出来的,但在身体不同的地方你会有不同的体验。”

 

既然“烦恼、菩提是从同一个地方(心)出来的”,那么修行过程中,如果可以时时去除“烦恼”,也就是对“心”的一种净化。

根据自己的体验,其实“烦恼”的表现应是“心口(头)”泛起的一重“能量”(心理表现为某种情绪),其本质上对应的是一重的“我(我执)”,如果此时可以意识到烦恼的本质,也就可以转化为一种修炼方法,而此方法又可以分为“被动修法”与“主动修法”两种:

 

“被动修法”是指当我们在生活中,因为某些事情而升起生气、愤怒、痛苦、得意等情绪时,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所牵走,而是要当下意识到,并用持咒的方式将这股情绪散掉;或者当你的觉察力高一些的时候,可以当下意识到引发这股情绪背后原因的那一重的“我(我执)”,并将这一重的“我”破掉(一般情况,意识到这一重我的同时即可破掉),这样就起到了借烦恼修行的目的;

 

“主动修法”是指在平时,特别是练功时,可以主动去回忆(回想)一些让自己痛苦、愤怒、不高兴的事情,主动地让自己处在一种烦恼的情绪状态,然后依然是用持咒的方法散掉这股让自己烦恼的心上的“能量”;或者也可以觉察引起这重情绪能量后面的那重“我”,让这一重的“我”破掉,起到修炼的作用。

 

另外,由于累生的原因,我们的“我”是重重的,甚至可能是无量的,如果通过“烦恼即菩提”的修行方法提高了对“我(我执)”的觉察力,“觉察自我”就可以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修行方法。

下载| 打印|
分享到

全部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