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实修世界!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最新发表

吐气法是前行位阶段基础中的基础功夫

2022-11-15 张凤鸣 阅读:15730 评论:0 Loading加入收藏

如果说毗庐禅体系前行位是修行者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吐气法的练习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功夫。

吐气法的原理是利用吐气的运动来带动能体,通过一次次的吐气运动,来体认随吐气过程而带起来的身体内升起的另一种运动形式——能量运动形式,它通常随着吐气而升起,但吸气时受到一定压制,我们应将注意力逐渐从对吐气状态的感知转向这种伴生的能量运动过程,最后做到可以无视呼吸的运动,将感知完全放到能量的起灭变化上,并融入其中。由肉体的吐气运动过渡到对体内能量运动的感知和融入是习练者唤醒体内灵能的过程,这种能量可以自然改变肉体的健康状态,同样也改变了与之相对应的能体状态,是另一种转变能体的方式,它是由内往外的一种变化途径,其源头直接通往终极的佛性。

我从20206月读了《如何安心如何空》这本书以后,选择了老师讲的吐气法开始习练,一年多来身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通过一年多的吐气操作,皮肤较以前变白,头发变黑;

2. 感冒少了。偶尔不舒服,坐在椅子上进行吐气操作,只需十几分钟,感觉全身微汗发热,感冒就缓解了;

3. 每天少睡半小时打坐吐气和多睡半小时不打坐吐气,精神状态没什么两样而且还要好,也不睡午觉,精力特别旺盛。

我练吐气法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每天早上用专门的时间习练操作吐气,二是在工作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零碎空闲时间练习吐气。

打坐吐气每天早上我选择5点左右(先单盘后双盘)开始练习,因为晚上睡觉从入睡到深睡眠,是一层一层关闭起来的过程,所以早上就需要一层一层的把身心给透开,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生活习惯,每晨一坐就像吃饭穿衣一样必不可少,如果不打坐吐气,整个一天人就没精神,头脑昏昏沉沉,全身乏力。我也做过对比,早上少睡半个小时,然后把这半个小时用来吐气,和多睡半个小时没有吐气,整个一天的精神状态没什么两样,而且还要好,也不睡午觉,精神特别旺盛。当然这样的作息时间需要晚上9点侯就开始睡觉,因为寅时是天地交泰的时间,阳气回升,是最理想的打坐时间。

利用零碎空余时间吐气操作,我的经验是开会、候车、工作之余随时随地的都可以练习,很容易专注。有时候吐到一定深度,大脑一片空白,两眼无神,就像发呆一样,除了吐气,整个身体都没有了。我想这就是短短几分钟的入定吧。

通过一年多的吐气法的练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吐气法的重点,就是把吐气这个动作放松地不断地延长直到把气给吐干净,不需要任何刻意的操作。尽可能地帮助身体多排一些废气,更好的清理身体底层的那些库存,整个也不要使劲的去完成,而是要自然而然放松的去操作。

2. 当把气吐到你能吐的那个尽头,可能不是一个终极的尽头,但就是当下的能力所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试着再去放松一点点,你就又可以再多吐一点气出来,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一丝一毫的进步累积,慢慢就会发现,在吐气至尽时,身体开始出现一些平时不吐气的时候不曾出现的感受,全身麻酥酥的,这种感觉由下往上直达四肢末端,手脚指尖麻胀,然后背部发热。

3. “放松”和“止息”是操作娴熟之后到达的一个状态。放松是一重一重的松下来,某一个阶段觉得放松了但下一个阶段,它会在这个基础上更加的放松,会一层一层的把身心给松下来。放松是一个结果,而不是我要努力先放松再吐气,那样做身体已经开始紧起来了,也很难去放松。吐气深长和身心放松是相辅相成的,放的越松,吐气就越深长;而且细细绵绵,鼻子里没有一点吐气的声音,身心状态舒坦而安宁。

   “止息”的问题是,气吐尽后,继续保持吐气的那个“势”,来觉察身心变化和感受,而不是真正的止息。那种止息我理解应该是“禅定”的状态,不呼不吸是禅中最高境界。

吐气练好了,就可以改变肉体,使我们的身心达到一个很健康的水平。南怀瑾讲,当年佛祖传授给他儿子罗睺罗的“安那般那”法门,其实就是呼吸法也叫吐气法,是一切佛法修正的基础。只要你肯做,只要你相信,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功到自然成。


ZFM

                        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一日

下载| 打印|
分享到

全部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