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多月来,认为平时处处皆可修行。眼耳鼻舌身意,动静语默,无非境界现象,都是本体之用,时时观察现象和本体的联系即是修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和光同尘的修习,反而会被事物的别相牵扯走,流于凡俗。这两天自我检讨可能是在动中的定力不够。在坐中可以不顾昏沉与否、妄想与否,而起昏沉和妄想,又能不失根本,但日常不行。 现在又重新调整方法捡起拐杖:...[阅读全文]
自龙山读书会起开始打坐,虽然基本能做到每日坚持双盘打坐,一坐也可以达90分钟左右也不觉得腿有什么不适感,但很多时候因为心力不足也就收功不能继续,坐上也是思绪不断,身体状态有在渐好,停留在“练腿“,但“心”层面知见提高不大,平日大多时候仍被“大脑”所困惑,身心疲惫,心里也很是着急,觉得不能再继续闭门造车。感恩老师,各...[阅读全文]
不同修行阶段参照系和主体的浅析 前几天小组里讨论主体、参照系等概念,我觉得如果从普通人起步,以“从够得着的地方入手”为原则,梳理从普通人开始的不同修行阶段修行者的主体、参照系,可能会对理解这些概念有帮助。 首先复习一下老师所讲的主体和参照系的概念,主体泛指以自性为根,...[阅读全文]
昨日和许、袁二位同修聊修行心得,各自都很有收获。于闲聊中,对自己所囿处有更清晰认识。信能掌握此阶段修行用力处了。总结如下: 1. 特征 (我个人现阶段,自三月前的“节日”以来) A,是散漫懈怠,打坐时用功不得力,杂念如雪花漫天飘缀纷纷(喻小而多,非早先之大段妄想),遂觉无趣单调,缺成...[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