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电话里跟保险公司的人一顿急尺白脸.放下电话略一回味就觉脸发烫. 如果是面对面呢,一定不会. 如果认识呢,绝不会. 人能有多少重的遮掩?自知的,不自知的,数不清. 至于迁怒,就不二过吧. 这一段,时有烟火蒸腾.浓重的心都暗了.但也消散的快. 心暗的时候容易迷失,浓烟会聚实形成所谓"心箭"小心小心!阿弥佗佛! 此时才知古人的"烟云供养...[阅读全文]
感谢杨老师对我的指点和帮助,尤其《如何安心如何空》一书确实字字珠玑,对我有非常大的启发和帮助。有几个具体问题想请教杨老师,不知是否太琐碎了?先顶礼拜谢了。 我现在一座的时间大概是七八十分钟,杨老师讲到一座的内容应分成五步,30-40%的时间用于第一第二步,即入座调身和排除浊气,30%左右的时间用于第三步,即正思入静,15%的时间用于第四步,即达到...[阅读全文]
近日,根据广西交流录影资料整理的文字内容,终于在本网站《实修阅读》栏公示了。这一次共出了三篇文字材料,其中: “杨师在广西中医学院讲座整理(一)”是同修“有缘行者”整理、经本人审核的; 另二篇是同修“杨博喻”整理的文字实录,本人作了校核和删节。 有缘行者整理的和杨博喻整理的“文字辑录...[阅读全文]
佛法修行类的书该怎么读?这曾经是困扰我好一阵子的事情。后来才慢慢明白,要在实证中读书才行。 说来可能有些难于启齿,一开始我对杨老师、谈锡永、南先生和叶曼等大德的教言,信心是不稳定的。因此总是难免有种担心的感觉:老师和这些大德们说的对吗?是否符合究竟了义的佛法?是否都能够在佛经的原文中找到出处? 在那个时候,曾经对佛经的原文特别仔细地去甄别,...[阅读全文]